【核心提示】:常规来说,设计项目管理体系的落地主要需要四个方面的配套措施:人力资源配套、管理制度配套、人工时系统配套、信息系统配套。
完善的设计项目管理体系不仅包括设计项目管理自身,其落地还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,如项目核算需要人工时系统的支撑。常规来说,设计项目管理体系的落地主要需要四个方面的配套措施:人力资源配套、管理制度配套、人工时系统配套、信息系统配套。
人力资源的配套包括三个方面:项目考核与分配的调整、人力资源配置的调整、执行人员能力素质的提升。
项目考核与分配方面。基于项目核算,明确了项目成本和利润,为项目考核提供了更量化、更合理的绩效数据。这方面的影响主要是对项目管理人员(如项目经理)和项目营销人员(如营销总监)的绩效,通过项目成本预算和核算,合理区分项目经营利润和项目管理利润,进而影响该类人员的奖金分配。
人力资源配置方面。项目管理体系建立后,项目管理权责更加清晰,项目可以采取更加专业化的方式运作,即将行政管理和项目管理分离,项目管理权限独立后不再依赖于行政管理权力来落实。此时,项目经营和管理方面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,即需要配置更多的项目经理、营销经理。该项人力资源的配置要求调整相应的晋升通道和薪酬体系。
执行人员能力素质提升。一方面,项目管理更加精细化,要求项目管理人员以及设计人员有更好的执行能力;另一方面,项目核算等新增内容的实施需要基层配置合格的核算人员,核算人员既需要懂一点业务、也需要懂一点财务。
管理制度配套包括两个方面:企业制度体系调整、制度化管理能力提升。
企业制度体系调整方面。一方面,涉及基础的组织定位、组织职责和管理权限的调整,项目管理权责调整后,相关的企业管理条线的权责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,包括院总部管控范围和权责,分院的组织定位、组织职责和院班子人员的项目管理权限。另一方面,与项目管理相关的管理制度需要调整,包括QHSE体系、内控/风控制度、行政管理制度、财务管理制度、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。
制度化管理能力提升方面。首先,企业应该基本实现了制度化管理,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:内部管理制度基本健全,主要制度得到基本执行,已形成尊重制度、规则的内部管理氛围。此外,实现制度化管理往往还表现为有例行修订制度的习惯。在此基础上,实现项目管理的精细化,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制度化管理的能力,这方面的有效措施包括:制度本身合理且可以提供管理价值,加强制度的培训和宣贯,高层领导着力推行,将制度执行纳入考核体系,在信息系统上落实管理制度要求。
人工时系统配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:项目人工时定额、人工时单价标准。
项目人工时定额。即通过经验数据的积累和项目工作的分解,形成项目各类工作所需的工时定额标准。该标准属于对项目工作量的界定。
人工时单价标准。即各类人员各层级人员的每小时单价标准,人工单价标准里含有人工成本、管理成本等各类成本,同时也包括税费、合理的企业利润等。人工单价标准的形成主要依靠经验数据的统计和计算。同时,在后续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正、调整。该标准属于对投入项目工作的各类人力资源单价的界定。
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,设计企业建立人工时系统是一个势在必行的措施。这与设计业务的特点有关,即设计企业主要的、最大的成本是人工成本。将其它成本“分摊”到人工成本上,是一个简单易行且行之有效的办法。企业在搭建人工时系统时,需要在建设和运用之间不断磨合:建设方面,进行人工时系统填报,逐步积累数据,同时不断提升实际填写数据的真实性;运用方面,将人工时系统不断运用于项目成本核算、项目管理人员考核、部分项目奖金分配、全部项目奖金分配,在运用中不断做实人工时标准。
信息系统配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:实现管理程序要求、实现人工时系统、实现数据互通互联。
实现管理程序要求。即项目各项管理流程需要在信息系统中呈现,在相对比较成熟的项目管理系统平台或企业管理系统平台上,该项功能不难实现,目前已不是难题。
实现人工时系统。人工时系统需要在信息系统上实现,信息系统需要新增该功能模块。人工时系统自身在信息系统中并不复杂,所难者在于和其它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。
实现数据互通互联。信息孤岛现象是目前信息系统实施现状的焦点问题,也是目前信息系统建设和优化的难题。精细化的项目管理和项目核算、项目考核、项目数据和人力/财务/运营数据对接等都对数据互通互联提出了要求。单纯从项目管理体系的要求角度来说,需要实现两个方面的互通互联:项目管理数据内部的互通互联,包括项目预算和过程控制之间、项目部的项目运行和院/分院的项目管控之间、项目管理和项目考核之间等;项目管理数据和企业管理数据的互通互联,包括项目管理数据和人力资源管理数据之间、项目管理数据和财务管理数据之间、项目管理数据和企业运营管控数据之间等。这些方面的要求,首先是对管理自身的要求,即在管理上首先实现管理数据的互通互联,其次才是在信息系统上实现管理数据的互通互联。
原创作者丨张世杰,来自上海攀成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